平定安禄山叛乱是唐王李隆基吗?
首先平定安史之乱的不是李隆基。相反,引起安史之乱的倒是李隆基。安史之乱是指爆发于唐朝中期的一场军事叛乱,由于主要的发起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故而得名安史之乱。又因为,当时正值天宝年间,故而也称为天宝之乱。
安禄山是边境范阳节度使,从小因为相貌丑陋收到族人排挤。一次他奉诏进宫陈情,一路上目睹唐皇宫的宏伟以及皇室的奢侈。当时正是开元盛世的末端,唐玄宗沉迷声色犬马,杨贵妃穷奢极侈,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这让自幼过惯了苦日子的安禄山觉得很不平衡,于是就暗地联系李林甫,密谋造反。
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吓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唐朝衰落 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但是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安史之乱”。[8]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安禄山则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
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哪个皇帝平定了安史之乱)
哪个皇帝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在位,由李光弼平定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在位,由李光弼平定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在位,由李光弼平定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安禄山起兵造反开始的,李光弼最后平定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如下:(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
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一场重大的内战,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于755年12月16日联合发起。 该叛乱的导火索是安禄山与史思明对唐朝中央政府的不满和反抗,他们分别担任唐朝北方边境的重要职务,对中央政府的政策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安史之乱对唐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史之乱是哪一个皇帝在位?是怎么平定的?
1、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在位,由李光弼平定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2、安史之乱是唐玄宗在位,由李光弼平定的。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3、安禄山起兵造反开始的,李光弼最后平定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如下:(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
4、安史之乱是唐代宗结束的。唐代宗继位是年号宝应,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借维回纥兵收复洛阳,(其时安禄山,史思明已死)史朝义逃鄚州,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
5、安史之乱基本上是唐肃宗李亨在位时平定的。李亨是唐玄宗的太子,马嵬驿兵变的陈玄礼就是被他拉拢,才鼓噪杀了杨家。之后他和唐玄宗分开,去朔方称帝,组织唐军反击。唐玄宗后来被他控制起来,尊为太上皇,实际上废了。但李亨早年受了很多罪,身体不好,安史之乱彻底平定前一年,去世了。
6、前后三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3~756在位,唐肃宗李亨,公元756-762年在位,唐代宗李豫,公元762年—779年在位。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是怎么开始的?又是谁平定的?
1、安禄山起兵造反开始的,李光弼最后平定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如下:(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
2、安史之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皆为唐朝名将,两人齐名,世称“李郭”。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12月16日,又因为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被称为天宝之乱,最终结束于公元763年2月17日。
3、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
唐朝的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1、安史之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皆为唐朝名将,两人齐名,世称“李郭”。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12月16日,又因为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被称为天宝之乱,最终结束于公元763年2月17日。
2、安史之乱是李光弼和郭子仪平定的。安史之乱时任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收复河北一带。
3、安史之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的。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爆发,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光弼 李光弼是营州柳城人,契丹族。
4、唐朝的安史之乱是由两位杰出的将领共同平定的,他们分别是李光弼和郭子仪。郭子仪是中唐时期的英雄人物,他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委以重任,被册封为方节度使,奉命讨伐安禄山。郭子仪的军事才能卓越,他成功收复了洛阳和长安,对平定叛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被晋升为中书令,并被封为汾阳郡王。
5、郭子仪在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后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是被谁平息的?
1、安史之乱是郭子仪平息的。郭子仪从小习武,研读兵书,年轻时以武举进入仕途,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郭子仪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恢复唐朝中央政权,安定社会,稳定边境,交好少数民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安史之乱是李光弼和郭子仪平定的。安史之乱时任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郭子仪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联合李光弼分兵进军河北,会师常山,收复河北一带。
3、安史之乱被郭子仪平复。这次内部战争促使唐朝人口很多缺失,综合国力骤减。由于进行反唐叛变的指挥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导,因而事情被冠于安史之名。安史之乱暴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省、河东,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4、平息“安史之乱”的有张巡,唐朝“安史之乱”时力抗叛军,坚守不屈的护国名臣。他在睢阳的坚守,也使得安史叛军难以攻入丰饶富裕、维系唐朝中枢财赋的江淮地区,为这场平叛战事的最终胜利,立下殊功。乱事告终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