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怎么读
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怎么读:chuāng jīn fá gǔ xià yú guān,jīng pèi wēi yí jié shí jiān。出自高适《燕歌行》。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正确读音如下:chuāng jīn fà gǔ xià yú guān ,jīng pèi wēi yí jié shí jiān “伐”古读 fà 今读 fá。当然在此句诗中按今音来读也不无不可。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旆(pei)逶(wēi)迤(yi)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ei),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u)应啼别离后。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
旌旆怎么读
1、旌旆[jīng pèi]:见“旌斾”。旌斾,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g pèi,意思是旗帜。出处:(1)晋·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2)唐·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2、旌旆的读音为jīng pèi。释义 泛指各种旗帜。旌,古代用以标识队伍的旗帜。旆,古代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近义词 旌旗 泛指各种具有标志性的旗帜,常用于代表队伍和国家的形象。在古代,旌旗是军队行进和战斗中的重要标识,也是君主和将领们指挥军队的工具。
3、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怎么读:chuāng jīn fá gǔ xià yú guān,jīng pèi wēi yí jié shí jiān。出自高适《燕歌行》。
旆怎么读?
1、旆拼音:pèi 基本信息:部首:方、四角码:0822仓颉:ysojb 86五笔:ytgh、98五笔:ytgh、郑码:SYAL 统一码:65C总笔画数:10 基本解释: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2、旆拼音:pèi。基本信息:部首:方、四角码:0822仓颉:ysojb。86五笔:ytgh、98五笔:ytgh、郑码:SYAL。统一码:65C总笔画数:10。基本解释: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
3、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旆这个汉字的读音。旆字的拼音为pèi,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形声字,其本义是指在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在《说文》中,有明确的解释,旆,继旐之帛也,表明它在旗帜中的重要地位。
4、旆旆,读音为pèi pèi,汉语词语,意思是茂盛貌。旌斾,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g pèi,意思是旗帜。中文名:旌斾;解释:亦作“旌旆”。旗帜。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唐 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旌旆逶迤 碣石 间。
5、旆 pèi (形声。本义: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同本义 [flag]旆,继旐之帛也。――《说文》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泛指旌旗 [banner;flag]白旆,殷旌也。――《释名·释兵》拔旆投衡。――《左传·宣公十二年》。
6、旌旆的读音为jīng pèi。释义 泛指各种旗帜。旌,古代用以标识队伍的旗帜。旆,古代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近义词 旌旗 泛指各种具有标志性的旗帜,常用于代表队伍和国家的形象。在古代,旌旗是军队行进和战斗中的重要标识,也是君主和将领们指挥军队的工具。
“斾”这个字怎么读
斾(pèi)是一个汉字,是一种古代的军旗或者船帆。斾的字形是由“巾”和“区”组成,代表了旗帜分割的图像。在古代战争中,将士们往往会在斾旗下集结战斗。在中国传统船只上,斾被用作主帆,掌控船只行进的方向和速度。斾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斾[pèi]汉语汉字 古同“旆”:“织文鸟章,白~央央。”中文名 斾 拼音 pèi 注音 ㄆㄟˋ笔画数 9 基本信息古籍解释TA说 基本信息 词语解释 古同“旆”:“织文鸟章,白~央央。”郑码:SYML,U:65BE,GBK:94E4 部首:方,笔顺编号:415331252 旗子上的镶边。泛指旌旗。
题目说的这个字,原为:左边是一个(方),右边是装饰的饰字右半边。读音是《配》,四声。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组词不多,如 《白旆》,《旆旆》,《旆饰》,等等。
斾与旆的区别
1、旆旆,读音为pèi pèi,汉语词语,意思是茂盛貌。旌斾,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g pèi,意思是旗帜。中文名:旌斾;解释:亦作“旌旆”。旗帜。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唐 高适《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旌旆逶迤 碣石 间。
2、旆旍的解释 亦作“斾旍”。同“斾旌”。 《文选·左思<魏都赋>》 “反斾 悠悠 ” 晋 张载 注:“ 《毛诗》 曰:悠悠斾旍。”按, 《诗·小雅·车攻》 句,今本作“旆旌”。 词语分解 旆的解释 旆 è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 泛指 旌旗 。
3、左边是一个(方),右边是装饰的饰字右半边。读音是《配》,四声。旆旆(旗旒下垂的样子;生长茂盛的样子)。组词不多,如 《白旆》,《旆旆》,《旆饰》,等等。
4、旆,其本义指古代的一种旗帜,末端特有燕尾状的垂旒飘带,象征着权威与方向。它在历史文献中常被用来代指回师或返归的行动。在《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中,提到“潜光阳甸,返斾吴丘”,这里的“返斾”即意味着军队从征战之地回归故土。
隼旆酆这三个字怎么读
pèi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酆 fēnɡ 〔~都(dū)城〕迷信传说指阴间。姓。
酆fēng 部首笔画 部首:阝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0 五笔86:DHDB 五笔98:MDHB 仓颉:UTNL 笔顺编号:11122111252125143152 四角号码:271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146 基本字义 〔~都(dū)城〕迷信传说指阴间。 姓。详细字义 〈名〉 古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