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的读音是什么?
1、拼音:huí hé 释义:我国古族名。原游牧于今鄂尔浑河流域。至七世纪初,始称回纥。唐天宝三年(744)建汗国于今鄂尔浑河流域,与唐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贞元四年(788)改称回鹘(hú)。开成五年(840)汗国灭后,大部西迁今新疆地区,与附近各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后来的维吾尔族。
2、回纥读音:huí hé。回纥一般指回鹘,回鹘(拼音:huí hú),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回鹘人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
3、回纥的读音是“huíhé”。回纥,又作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主要分布于新疆,另外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回纥是中国的西北少数民族部落,由回纥文音译而来,其先为袁纥后裔,初受突厥统辖。
4、回纥,即回鹘,其正确的读音是huí hé。回鹘是一个历史上的中国少数民族部落,源于古回纥文,部落名源自韦纥和乌护。作为铁勒诸部中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则在天山地区。经过统一,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代名词。
5、回纥的发音是“huíhúo”,其中,“huí”读作hui2,“húo”读作huo2。在这个词中,“hui”和“huo”都是第二声,读音比较类似。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会将“húo”读成“huǒ”,这是不正确的。回纥的含义解析 回纥是一个历史上的民族名称,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6、回纥的读音是:huíhé。回纥的拼音是:huíhé。结构是:回(全包围结构)纥(左右结构)。注音是:ㄏㄨㄟ_ㄏㄜ_。回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回纥又作回鹘,由回纥文音译而来。是中国的西北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
回纥人那个字怎么念?
回纥人的汉语拼音:回[huí]、 纥[hé]、人[rén]。回纥人,少数民族, 汉代和三国时的丁零和呼揭是回纥人的祖先,后来到南北朝后期到隋代,回纥人又演变为回鹘,继而分裂成西洲回鹘,葱岭回鹘,河西回鹘等部,到元末到明代,回鹘人逐渐分化和演变成现代的维吾尔族人。
回鹘(hú)即回纥(hé),由回纥改名而来,是一样的,公元788年,回纥人取义于“回旋轻捷如鹘”,将国唐朝时期的回纥和回鹘是一个民族。回纥曾多次发兵助唐朝平叛,比如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就曾有4000名左右的回纥骑兵参与了唐朝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战役。
孔子的父亲孔叔梁纥的纥字读作:hé,声母是h,韵母是e,声调是二声。叔梁纥(公元前622—公元前549年),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生于春秋时期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叔梁纥为逃避宋国战乱,流亡到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回回”可能是“回纥”、“回鹘”的音转或俗写。南宋时,“回回”,除包括唐代的“回纥”、“回鹘”外,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历史上的回纥汗国,是唐朝时期一个控制漠北草原和西域部分地区的强大游牧政权。
回纥人,现代维吾尔族人的祖先,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和三国时期的丁零和呼揭。 回纥是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祖先在南北朝后期至隋代期间迁移并逐渐被称为回鹘。 回鹘人在历史上分裂为多个部族,包括西洲回鹘、葱岭回鹘和河西回鹘等。
“回纥”的“纥”怎么念?
1、“回纥”的“纥”念: hé 回纥[huí hé][释义]古代民族名兼国名。
2、纥:读音:[hé],下等的丝。回纥:古代民族名兼国名。纥字不识:指文盲。纥:读音:[gē],同“疙瘩”。纥繨: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形或块状物。纥地:指笑的声音。
3、梁叔纥的“纥”,读音为【hé】。“纥”为多音字,读音为【hé 、gē】。当读[ hé ]时,释义为:下等的丝。当读[ gē ]时,释义为:〔~繨〕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形或块状物。(纥)。组词:回纥 [ huí hé ]古代民族名兼国名。
4、纥的拼音是hé,也可以读作gē。在汉字中,纥属于纟(红)部首,有6笔画,五行属木。在书写时需注意。纥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小的球状或块状物品,常用于描述纱线、织物等:如线纥、纥节等。
5、有两个读音:[hé]、[gē]。解释:[hé] 粗劣下等的丝。《说文解字》 :“纥,丝下...[gē] [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部首:纟。笔画:6画。组词:袁纥,纥地,纥纥,纥梯,纥榻,纥繨,纥奚,纥头,纥络,回纥,纥那,纥干。组词解释:是笑声的意思。
6、回纥 [ huí hé ] 中的纥念hé。回纥是古族名。原游牧于今鄂尔浑河流域。至7世纪初,始称回纥。唐天宝三年(744)建汗国于今鄂尔浑河流域,与唐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贞元四年(788)改称回鹘(hú)。开成五年(840)汗国灭后,大部西迁今新疆地区,与附近各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后来的维吾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