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是专门为工作能力强的人设置的一种保障。学历高于本地人才引进最低要求的人才来本地就业。据报道,杭州吸收了北京和上海的人才。这是怎么回事?杭州上海的人才引进政策是怎样的?下面就和腾越一起来了解一下吧。com边肖。
杭州吸引北京上海人才
日前,记者在杭州参加颠覆性科技创新大赛决赛时注意到,杭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提到,杭州新引进的跨市流动人才中,超过20%来自北京和上海,是最多的两个城市。
这个信号不寻常。“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一线城市因为就业更丰富,经济更繁荣,一直保持着强大的人才吸引力。如果杭州真的对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产生一定的人才虹吸效应,无疑将是“抢人大战”中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从去第一行到去新行
在生育率降低的当下,人才和人口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概念。谁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谁就抓住了更多生产力和发展的主动权。
杭州吸引北京上海人才靠谱吗?
我们把目光放在了猎和智联上。这两个机构拥有上亿用户。近年来,各种人才流动榜单频频被引用,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高度认可。
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2022年流入杭州的人才画像》(以下简称《人才画像》)数据,在过去一年跨城市流入杭州的人才TOP10城市中,上海和北京占比最高,分别为18.36%和8.92%。
巧合的是。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以下简称《人才报告》)基于数千万份跨城市求职申请,分析出2021年北京和上海将是杭州最大的人才来源城市。
北京上海两座尖塔般的国际化城市,人才真的是外流的吗?记者再次查阅了北京和上海的多份报告和统计年鉴。
先看北京,人才报告显示,近年来,北京人才净流入在全国占比的上升趋势出现负增长,2019年一度跌至-3.9%。人才的流入数据体现在常住人口的变化上。北京常住人口总量在2016年达到峰值2195万人,之后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2188万人。
再看上海,《人才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人才净流入占全国的比重也大幅下降。相应的,上海常住人口总量明显进入平台期。2013年达到2400万后,至今没有超过2500万。
与北京、上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杭州的人才吸引力日益增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人才净流入第一。人才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杭州人才流入比例相对稳定,始终保持在3%左右,而人才净流入比例始终为正且逐年上升,大部分年份高于北京和上海。
这也加速了杭州常住人口的连年增长。2016-2022年五年间,杭州常住人口新增318万,年均增速近6%,高于武汉、深圳、南京、广州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甚至在2019年取代深圳,成为当年的“增量人口之王”。
其实,一线到新线的人才逆向流动,不仅仅是在京沪杭之间。人才报告显示,成都十大人才来源中,北京排名第二,上海排名第五,深圳排名第六;苏州十大人才来源中,上海排名第一,北京排名第三;南京十大人才来源中,北京排名第一,上海排名第二;武汉十大人才来源中,北京排名第一,深圳第三,上海第五。
从去一线到去新线,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也是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中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只有人可以用脚投票
必须澄清的是,人才从一线流向新线,并不意味着一线城市不行了,而是一线城市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进入了控制规模的新常态。
比如,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已经持续多年,旨在解决大量功能和人口集聚带来的大城市病问题,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发展的模式。其中,产业解构成为重要抓手,加速人才净流入负增长。
上海在“十三五”期间设定了四条底线,其中人口规模不超过2500万,人口结构更加合理,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布局进一步优化。这种严控政策也加速了产业和人才的外溢。
在一线城市严控城市规模和人才产业外溢的逆向流动中,新一线城市显然更受人才青睐。因为人才是用脚投票的,哪里有机会,人才就会流动,这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模式、产业结构乃至综合实力。
在所有的新一线城市中,杭州是一个非常抢眼的存在。
在杭州,有一个关于创富的故事:钱塘江边的大平楼,几千万甚至上千万的豪宅,被大量从事数字经济工作的年轻人一扫而空空。而整个奥运体育板块,住着一大批网络名人主播。在一院,甚至网络名人也经常在小区直播。
网络名人的聚集代表了人们的创富梦想,这当然只是表面现象。背后是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聚集了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有梦想的人提供了更强的“赚钱能力”,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梦想之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是数字经济提供丰富就业机会、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和新机遇的体现。
杭州这样的创富企业和创富赛马场比较多。仅仅一个阿里,就有20多万员工,大厂的人才吸纳能力可见一斑。同时杭州还有一大批大厂,网易、海康威视、吉利、大华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四,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一些“快车道”产业和人才聚集形成了良性循环。
根据杭州市的普查数据,与刘仆相比,批发和零售业以及软件和信息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吸纳了20.5%的就业人口,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最快,从1.8%增长到6.0%。
这些涌入杭州的人才,为杭州的数字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杭州将可以利用人才优势,抬高产业天花板,展开数字经济的二次爆发。
在数字经济的漫长产业链中,杭州布局了视觉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等未来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融合的行业也在积累,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更大。招聘数据显示,近一年流入杭州的人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仅占0.12%,本科学历的占80.19%,硕士学历的占19.13%,博士学历的占0.56%。
抢全国人的时候新前线谁更强
更高层次的人才大战已经打响。谁能笑到最后?
有媒体预测,杭州常住人口“飙升”至1237.6万人后,尽管生育率有所波动,但杭州常住人口仍将持续增长十余年,最终可能超过1500万人,这取决于人才流入的惯性和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像北上广深,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是特大城市。
这一关键跨越,有赖于杭州持续吸引头部城市乃至全国的人才,保持对人才的强大磁吸引力。
杭州已经成为吸引全国人才的第一梯队。
人才画像数据显示,2022年,排名前20的人才跨城市流入杭州,包括上海、北京、南京、苏州、深圳、武汉、广州、沈阳、成都、长沙、Xi、重庆,覆盖东、南、西、北、中,形成对全国的辐射力。同时,《人才报告》通过就业机会、产业结构、收入等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对人才的综合吸引力。杭州已经牢牢确立了广州、广州、深圳之后的第一梯队。
与全国相比,杭州对全国人才的磁性吸引力强于其他新一线城市。
人才报告显示,各城市前10大人才来源中,杭州是全国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省内只有宁波上榜。其他新一线城市的人才来源多为省内城市,对全国人才的磁性吸引力较弱。比如苏州、徐州、无锡、南通、镇江是流入南京的主要人才来源。流入长沙的主要人才来源地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也占据了前十的半壁江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流入杭州的人才增量多为年轻人。招聘数据显示,近一年流入杭州的人才年龄分布中,20-40岁的总比例为93.42%,年轻化特征非常明显。到2021年,杭州15 -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69.7%,成为中国第四个最年轻的城市,仅次于深圳、广州和厦门。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才,最终将成为城市能级上升的第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