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司马迁?因为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了很多汉武帝的“坏话”?汉武帝看完史记吐了三升血,发誓要肢解司马迁?
其实种种迹象表明,汉武帝没有读过《史记》,也不知道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没有说过他的坏话。当然,现在我们无法知道司马迁写的《史记》到底写了什么。毕竟那部分已经失传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是后人加上去的。
汉武帝曾经差点“杀”了司马迁,但并不是因为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不愿意为二司将军李广做后勤,要求汉武帝单独邀请五千步兵涉入匈奴。结果可想而知,李陵虽然战斗力惊人,虽然被无数匈奴团围攻,却杀了一万多匈奴人。最终战败投降匈奴。
因为公孙敖军派去迎击李陵失败,他对李陵大加诋毁。群臣随声附和,唯有太师令司马迁义心爆棚,为李陵说了几句好话,尤其是因为他认为李陵不会投降,被李陵狠狠打了一记耳光。立即送廷尉审讯。汉武帝时期,是量刑最重的时期。结果司马迁被判“欺君诬告”。
但当时汉武帝的法律中有些罪是可以用金钱或者监禁来补偿的。但司马迁当时家里没有那么多钱,这些年为了写史记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社交。自然,他没有朋友,没有人借钱,也没有人求他。最后,为了完成父亲司马谈的夙愿,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接受了宫刑。
为什么司马迁说司马迁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惩罚是因为《史记》?因为司马迁被罚之后,他被提拔了。
司马迁后来转型为朝廷的官修刺史,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修刺史。中书是汉武帝增设的御用宦官机构,与其他臣子中的宰相等臣子相对应。其主要职责是在皇帝的书房里整理宫中的图书馆档案,与皇帝有着频繁的接触。中书的首席官员是中书令,可见其地位之高贵。
所以,后来,任安写信给司马迁,敦促他向汉武帝推荐更多的人才。司马迁在回信《致任安书》中写到了他。他也错过了忠君的青春,感受到了阉割的耻辱。他因自卑而心灰意冷。他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想做额外的工作。谈到他和李陵的关系,司马迁说他和李陵不是好朋友,只是相识而已。他欣赏他的人品和成就,救了李陵一命。结果被指“污蔑二司将军,为李陵开脱”,最终遭受宫刑。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外人很难想象。它的孤独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幸运的是,他的孙子杨云后来将《史记》呈献给了汉武帝宣帝。尽管后世出于政治原因对《史记》进行了多次修改,但韩的这部巨著最终流传于世,是后人之福。
司马迁神化项羽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历史学家,司马迁是大汉朝的臣子,刘邦是汉朝的创始人。为什么司马迁在刘氏的世界里神化刘邦的对手项羽?这是关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以及《史记》编撰背后的故事。
众所周知,司马迁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是向李陵求情,被汉武帝惩罚,最后被判宫刑。其实这个时候,史记已经写好了。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太史令。因为工作的原因,他经常接触到大量的史记,他早年就决定要写一部史记。他撰写的《六子论纲》是一篇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学术价值很高的论文,至今仍是史家研究先秦思想史和哲学史的珍贵文献。后来汉武帝登泰山途中因病,无法完成写史书的心愿,便在病中托付给司马迁。所以司马迁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野心,甘愿忍辱完成史记。
《史记》真正流传是在汉武帝宣帝时期,多亏了司马迁的孙子杨云,也就是说这本书在司马迁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出版过。司马迁死后,《史记》本来是由她的女儿杨昌珍藏的,杨昌就是这个女儿嫁出去的。汉昭帝在位期间,她担任宰相。司马迁的女儿嫁到杨家后,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杨云从小聪明好学,母亲给他看自己收藏的史记,他非常喜欢。因此,在宣帝时期,杨云被封为平通侯。想到祖父一生的心血还没有得到回报,他把这本书献给了汉武帝宣帝。此后,史书记载一直流传下来。
所以《史记》并不是官方要求编辑的,也不需要迎合任何人的喜好。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写成了史诗英雄。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负重地活着。在他的士大夫眼中,他实际上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估计他也希望自己能像项羽一样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对项羽的同情,也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