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约是完成交易的阶段,无论是合同模板库、合作方信用评估、合同智能起草、合同智能审核等。,其最终目的是合理控制合同履行中的风险,或者即使存在风险,也要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但由于合同履约是各业务部门的具体职责,合同各节点的执行流程和验收标准无法量化,手工添加合同履约完成信息费时费力,因此合同履约监控也是合同管理的深水区和难点。
合同履行的业务要求是什么?如何通过设计解决合同履约监控的痛点,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监控痛点相对于合同前期的合同审批和合同签订管理,企业履约意识淡薄,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
企业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一般是法律部)不是业务执行部门,由于不了解业务的实际进展情况,很难通过业务部门获得履约信息。
抽查合同的履行情况,检查合同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了解问题最终能否约束到业务部门。
二、监控手段为了了解合同的实际履行进度,规避逾期履行的风险,可以通过履约提醒、履约反馈、风险点检查、合同履约抽查、系统集成等方式了解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
履约提醒,通过预设的履约计划,及时提醒履约负责人按要求履行合同,是解决履约意识淡薄的重要手段。
可以智能地从合同文本中提取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或者手工添加,最后在合同打印节点确认要设计合同履行计划信息。第一,合同内容已经敲定;第二,合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打印节点进行检查和控制。
当然,合同计划是可以修改的,但是修改需要进行系统的标注,为后续合同履约质量的统计提供数据支持。根据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填写计划反馈。
需要支持计划外演出的完成,以便于承办人记录重要的演出信息。建议合同履行要支持移动端提醒和添加信息,否则推广效果不好。
数据集成是通过获取系统集成方法,在业务系统中获取合同实际履行情况的重要途径。
系统集成后,不仅及时获得了合同履约情况,而且不增加一线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了二次录入。
大部分大型企业通过数据中心和接口服务,完成了合同管理系统与实际履行合同的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连接(大部分合同都涉及到收付款的履行),这也是目前解决履约监控难的主要途径。
但目前的系统集成面临系统改造带来的风险,成本高,周期长。
合同履约抽查是为合同经理了解公司履约情况而设计的功能。通过随机或选择的组织机构、合同金额、合同类型、签订时间、抽查次数等维度信息进行抽查,辅助抽查生成报告。
在抽取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类筛选,进一步保证抽查的代表性和全面性。同时,将抽查结果进行排名公布或纳入公司考核体系,是保证业务部门受到约束的主要措施。
三、异常履约再好的合同风险防控机制,也无法避免因周边环境或不可抗力导致的履约异常。
合同管理系统首先要支持对履约异常合同的管理,合理的再次记录履约异常对于发现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具有重要价值。
非正常履行主要包括合同变更、合同中止和合同终止。
合同变更是一项复杂的业务,会影响到合同的数据分析。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根据不同的合同类型分别设计。比如采购合同的一般合同金额和交货时间都比较明确,管理要求也比较细致。不仅要记录合同变更的原因,还要区分金额变更、时间变更或条款变更。
可以对主合同进行变更,也可以对变更后的合同进行变更,理论上没有限制。通过关系追溯变更前后的合同,计算最终的合同履约金额和交付节点。如果达不到管理级别,也可以通过叠加变更进行简化,即在系统中签订新合同后,旧合同自动作废。
合同中止和解除的情况比较简单,但也很重要。如某建筑工程公司将租赁的大型设备运到施工现场后,未与甲方达成协议,导致合同终止,造成重大损失。合同解除需要记录执行的金额或完成的项目,这将影响合同的统计。
四、思路拓展下一步如何解决合同履约监控的难点?提供解决方案。
一种是RPA集成模式。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obot Process Automation Software)是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虚拟过程自动化机器人,它提供无创的系统表面集成。降低合同与业务系统集成可能带来的风险,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二是数据对比。根据信息化现状和管理要求,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对比模型,整理出一些能够满足对比条件的合同,设置对比指标区间,图形化展示类似合同的履行节点。
同时可以通过引入出库数据来提醒履约风险,比如合约相对信用的变化、行业监管要求的变化等。
第三,设置注意,根据系统分析添加风险检查点。
针对风险频发或重大合同,可设置关注合同,每周或每月定期检查履约情况,加强对合同履约负责人的要求,及时跟进合同履约情况。
风险检查点主要是合同审核员增加的,目的是提醒承包商注意关键信息的收集和在规定时间内交付结果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