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衡量各个学科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尺。当然,如果我们有讲座,我们就要学习讲座,学习讲座;而且如果你想能够讲课,你必须能够写一份讲稿。一场好的讲座应该包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的解读、对学习情境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对辅助手段的选择。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套路”,而不是让讲课成为“纸上谈兵”。
01做好“说课”的五个步骤1.讲述本课程(章、节)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即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与课程标准关系的娴熟把握。
2.说出课程(章、节)在单元中的位置,即在整体中给课程的教学一个准确的定位,既照顾了单元整体性又突出了单门课程的独立性。它显示了教师对教材的科学和清醒的控制。
3.讲述本课程(本章和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习情况的分析,确定教学细节,安排教学进度。体现了老师的务实精神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4.陈述本课程(本章和本节)课堂实施的预设方案,包括选择的课型、新课程的引入、各种教与学环节的安排。对于重要的问题,讨论的话题,板书的精彩细节,实物,多媒体图片,都可以做画龙点睛的讲解和展示。让听者感受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了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艺术。
5.不要直截了当地讲故事,突出亮点,重要的细节不能忽略,这样才能给听者深刻的感受。讲座语言清晰流畅,讲稿文字简洁生动,文字格式和图片表格鲜明醒目,富有感染力。体现了老师的语言素养和文字功底。
每次讲课结束后,我们都想知道自己上课的效果,所以经常需要坐下来对课堂进行评价。但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讲得好不好,常常要等教研员、老教师的点评,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要想真正教好课,除了要了解“讲课”的套路,还要掌握“评课”的技巧。
02记住以下九个问题,在课后自问自评明确的目标: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地告诉了学生?
对于立体化的课程目标,不一定要写在教案上,而是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用通俗的形式或问题来讲述。学习目标要适度,可操作,可检测,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机械地套用三维模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是写在教案上,这让告诉学生显得有点枯燥。我们可以尝试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即把一节课要完成的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达标了。
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是老师灌输还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
以前老师习惯“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这堂课是新的,学生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应该从头开始。学生真的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吗?其实只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条件,给予科学的指导,大部分学生是可以自学课本的。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包括先学后说、先练后说、先测后说。书本上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先去阅读和思考,有些问题可以先测试学生是否知道。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作用,给他们完整的自学时间。
合作探究: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是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解决的吗?
老师不要急于回答学生自学不了的问题,而要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
学生合作组织应分为小团体和大团体。首先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实验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高,效果最好。对于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两个人先互相检查,再互相帮助。两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大群体(6-8人的大群体)就能解决。我们一起讨论的是不能讨论的问题,可以讨论的问题就不要讨论了。我们应该注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大群体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班级讨论解决。
精准指令:老师的指令是否精准,是否回到上一步?
理论上讲,如果班上有一个学生能回答老师,就不要急着说话。老师要退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给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整体建构:老师是引导学生整体建构还是一开始就纠结于细节?
备课时,教师要改变过去只准备一节课的习惯,按单元备课,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整体,整体来安排和设计。要引导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理清一个单元的结构脉络,而不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的碎片。在教授一篇课文和一个教材时,我们也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建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单元和一个教材,让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状结构而不是点状结构。只有网络结构的知识才容易理解和记忆。
寻找规律:老师是否注重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课本知识的规律和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要教课本而不是课本。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规律,通过实例发现规律,用变异实践检验规律,用实践应用规律。高水平的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规则和方法,低水平的老师只能按照课本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一些零散的知识。
巧妙组织: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恰当,生动而不混乱?
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师在备课时会精心设计,力求达到最佳效果。但是一节课下来,要认真反思每一个环节是否必要、合理、高效。有些教学环节本身可能是创新的,但在整个课堂上可能是多余的。
效率: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是否高效?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高质量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当然,衡量一堂课是否达标有很多方法。一种方法是课前有试卷,让学生做;还有一种方式是,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基本可以知道学生掌握了多少。此外,学生知识的深度和熟练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情绪的影响,都体现了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大家都知道:每个学生能掌握一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吗?
一节课结束,不可能一刀切地培养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情感,但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一节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很多学生成为差生,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被老师重视。有些知识成了生饭,久而久之就成了学习上的障碍和心结,渐渐就成了差生。所以,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是否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要看每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保证上不封顶。要把“人人都干净”作为转化差生、杜绝差生的重要举措,提高到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
说课和评课是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形式,是两种不同的交流方式,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要教好一门课程,就要了解两者的协调性,不要纸上谈兵,在评价课程时要“心中有数”。
本文内容由网民自发贡献,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王湾时代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任何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到qulianxi@foxmail.com报告。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