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刚入手的新耳机都会觉得声音不对,不仅音质差,而且声音还原效果也差。这其实是因为耳机还没有“煮”完。
耳机的“啪嗒声”其实是在拍振膜的环。新耳机振膜的圆环的机械顺应性比较差,导致声音失真比较大。但是当你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的顺应性会逐渐变好,失真度会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
为了完成声音烹饪,需要馈入一定的功率信号,使其振膜不断振动。新买的耳机没有“动”过振膜,振膜的折叠环比较硬。这时候用耳机听,整个频率的声压都会低于标称值,尤其是高低频带,灵敏度也低于标称值。这时候耳机会出现高低音延展差,音量感差,声场封闭,听的时候细节不够。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嗡鸣?今天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一种适合专业玩家和电子发烧友,一种更适合我们普通用户。我们来看看吧!
适合专业玩家的煲音方法:网上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说话方法,是这样的:用一个不限W数的变压器,二次电压为3-5V AC,取一个5K/2W以上的可变电阻(材质不限),然后根据耳机的阻抗将两个耳机并联成高阻。把低电阻串联起来,再和前面的5K电阻串联起来,接6V交流电源,然后调节5K电阻,使音量适中。这个方法就是用50HZ的低频信号来煮耳机。这种方法可以让耳机振膜充分运动,让耳机熟的更快。
料理机这个话题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耳机主要是耳机的振膜。目前静电耳机的振膜厚度薄至1.35微米,活动耳机的振膜只有几微米到十几微米(我们头发的直径大概是60 ~ 90微米)。振膜本身在制造过程中存在内应力,音圈粘接固定在骨架上时存在装配应力。我们所说的耳机,就是让这些应力逐渐消失,让振膜逐渐平滑,发出好声音的过程。
经常会有一些Hi-Fi大师的器材试听报告,有高有低,不做评论。只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多都是把装备全速熬三天三夜,让它饱受皮肉之苦,以为会进入好的局面,然后怎么评论都好。煮机定律应运而生,无数模仿者纷纷效仿。这样就不怕损坏设备,掉进隐患,声音也不长!
普通用户的 方法。耳机、音响等设备虽然不是工程机械,但有相似之处。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上面提到的方法。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专业设备也不一定知道什么是耐压。不过可以试试下面这个比较靠谱的炖法。我们以耳机为例。正确的炖法应该是:
(1)以正常听音强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驱动耳机12小时(配轻柔音乐);(2)用正常听音强度的三分之二驱动耳机12小时(用其他摇滚音乐即可);(3)使用正常听音强度,驱动耳机72小时(可以使用经常听的音乐);(4)用正常听音强度的三分之四的音量驱动耳机24小时(就用你经常听的音乐);(5)进入正常使用阶段;(6)进入HIFI的使用阶段。
怎么辨别耳机是否完成煲音呢? 其实只要把耳机的高、中、低频连接顺畅,声音柔和,耳机的声音就差不多完成了,以后听的时候耳机的声音会更好,不需要煮500个小时左右。那么,你现在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