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的定位根本不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要真正有技术,要么选择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高中毕业时用心学习一门技术。
要么毕业后继续深造,读硕士、博士,继续在某个领域学习,成为更专业的技术人才。
所以,一个毕业生能做的,并不是个人没有特长,而是从一开始,学校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具备一定的全学科综合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具有潜力和可塑性的自学能力。
也正因为如此,毕业后各行各业都会有工作机会。你能做什么取决于你的专业、性格特点、优势、兴趣以及最后什么样的公司和岗位愿意给你工作和锻炼的机会。
01
当你不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时,可以尝试先测试一下自己的职业兴趣。
刚结束学生生涯的大一新生,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是非常正常的。这时候可以借助相关的职业兴趣测试,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可能的职业方向。
推荐的测试工具,一个是霍兰德的职业兴趣测试,一个是MBTI的测试,两个都会推荐一些适合每种性格类型的职业,这些方向可以作为我以后找工作的方向之一;
同时,由于这些考试原本设计的比较早,很多后来发展起来的新职业都没有包括在内。根据推荐职业的特点,可以类比目前人才市场的一些职位。例如,测试的个性类型是否更适合艺术家、广告制作人、导演等。,可能更适合新媒体运营相关的岗位。
02
专业对口或者市场需求比较大的工作,可以作为退路和保障。
大一新生毕业时对自己该做什么很迷茫,很大概率是不准备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专业对口的比较少。
但毕竟有四年的学习基础。相对于其他工作机会,专业对口的求职成功率还是会高很多。你不妨把它当作最后的退路和保证。也许你真的去工作了,发现自己更喜欢和适合这份工作。
除了专业对口,另一个可以作为退路和保障的工作是人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工作,比如销售、售后客服等相关工作。如果你只是有一些特质去做好这些工作,或许可以发展的很快。
当我们有了有保障的工作方向和选择,我们的内心会更有底气。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03
一个人适合什么岗位,可以在毕业前几年边工作边尝试。
其实毕业后的前三年也是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期。在此期间,你可以把你想从事的职业都一一尝试,看看自己适合做什么。
当然,这种尝试需要事先有非常明确的计划,不能盲目随便跳槽。
最好是一毕业就列出自己想从事的职业,然后分阶段实施,把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或者刚拿到offer的职业放在前面验证。在验证过程中,你还应该注意提前规划你的目标:
通过这项工作应该明确哪些事项?比如这个职业晋升最基本的发展渠道是什么,一般人能达到什么程度,收入到这个水平是多少,在这个行业做的特别好的人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