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可支配收入”是什么意思?不是税后收入吗?这是一个大多数农民工不理解的概念。比如北京平均收入十几万,可支配收入怎么可能只有几万块?
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可支配收入就是税后收入,这是最常见的情况。
所以今天我就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就业支出、税前收入、税后收入、可支配收入这四个概念,让大家知道以后找工作该怎么问,你就知道企业挖的坑在哪里了!
税前和税后收入先看税前和税后收入。这两个是最简单的。如果小王去应聘,要求对方公司税前收入1万元。
那么税后工资就好算了。税后工资=税前工资-五险一金个人部分-个人所得税。从这一万块钱的工资里,个人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不扣除工伤和生育保险。
这样就要扣除10.5%的五险,也就是1050元。公积金呢?按12%计算,扣除1200元。这样扣除五险一金2250元,剩下10000-2250=7750元,再扣除个人所得税82.5元;
这样税前工资大概是10000元,税后还剩10000-2250-82.5 = 7667.5;所以税后工资税前不到2300元,已经扣了工资的23%。
企业用工支出我们来看看企业的用工支出。这个和税后工资一样。企业的用工支出=五险一金企业支出+税前工资。企业缴纳的保险包括养老保险16%,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公司10%,失业保险0.5%,工伤保险1%,公积金12%。
所以总的比例是16%+10%+0.5%+1%+12%=39.5%。所以税前收入1万,企业就要花差不多1.4万的人力成本,这也是很多企业按照低标准办理社保的原因,可以省不少钱。
可支配收入最后是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与税后收入相关,即你拿到7667元工资后,如果全部用于消费,你会发现还有3000多元要缴纳各种税,包括消费税、增值税等。扣除所有税收,4000多块钱确实是我们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这是可支配收入。
从14000元的企业用工费用,到10000元的税前收入,到7667元的税后收入,最后到4000多元的收入完全由我们支配,你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