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
马被用于战争至少有3000年了。而牛用于战争,史书记载已有2300年历史。
战国时期,乐毅放飞了一队火牛,打败了燕国军队,从而恢复了齐国。《左传》中记载了这个传奇故事,于是很多读过书的带兵将领纷纷效仿,比如唐朝的王玄策和方毅,南宋的邵青。民谣《杨家将》也说,很多人相信杨六郎用火牛阵打败了辽兵。除了中国,外国人也用过这一招。汉尼拔曾经在牛尾巴上点了一把火,使得受惊的牛横冲直撞,冲出了罗马人的包围圈。可见这种战术用得好的话是真的厉害。
林彪年轻的时候也用过牛营,但实战效果完全出乎意料,让人怀疑古籍中的记载是真是假。
1930年7月22日,彭将军抓住湖南军阀何键大摇大摆的蛇阵弱点,率领红3军一举攻占长沙,震动了外界。虽然过几天就要撤离长沙,但红3军团缴获了2门山炮、20门迫击炮、3000多支枪和数不清的弹药。此外,还筹集了大量银元,全军官兵都换上了新式军装,军容更加严谨。
红3军攻占长沙后,民众举行庆祝集会。
8月23日,红一、红三军团会师,随即成立红一方面军,总兵力约3万人,朱、毛分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任副司令员。两个军团人数差不多,但和刚在长沙“发了财”的第三军团相比,第一军团的家当差很多,很羡慕第三军团。
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上,重点讨论了攻打长沙的问题。第一军团的干部们对打长沙充满热情。他们认为既然第3军团可以攻占长沙,那么两军共同打长沙就更重要了。这个说法有绝对优势。
一天后,红一方面军总部下达了在长沙打两个胜仗的命令。红一军团在左翼,红三军团第十六军和平江地方武装在右翼,红三军团第五、第八军和刘冬地方武装在中间,包围了长沙。
此时,据侦察,长沙守敌已构筑起严密的防御体系,不仅有碉堡和鹿砦,还有城墙外与高压电相连的电网,这是红军从未见过的。红3军团虽然有一个炮兵团,但只有十几门山炮和20多门迫击炮,炮弹也很少。占领长沙时缴获的几支野炮,因为太重拿不走,都被炸掉了。火力如此薄弱,当然不可能攻破长沙城防。
本部试图诱敌进攻,但敌人围困七天仍坚持不住,一直在城下与长沙对峙。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不得不发出强攻长沙的命令。
红军发动了几次硬攻,都因为无法突破电网而失败。部队损失惨重,彭总急得不停咒骂。毛专员把希望寄托在主意多的林彪身上,命令红四方面军主攻。
林彪向来善于打巧妙的仗,他不会轻易花费宝贵的兵力。虽然要打一场硬仗,但是要动脑子,搞突然袭击。缺少重武器的红军如何突破敌人的电网?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思冥想,急中生智,最后决定效法古人。
红军时期的林彪
林彪给身边的人讲了田单摆火牛阵破燕军的故事,说他也要干。大家听了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分别到处收集牛和水牛。该没收的钱没收了,该花的钱花了,很快得到了近千头牛。
9月10日晚8时,林彪下令点火。战士们点燃了牛尾上的油棉,受惊受刺激的牛发疯似的往前冲。没多久油棉就烧完了,敌人开了一阵枪后,没被打死的牛掉头往回跑。而是向着红军阵地冲去,红军猝不及防,一片混乱。
项立即发起冲锋,红军薄弱的火力根本挡不住。转眼间,湘军士兵已经杀到了红四军的前沿指挥所。政委罗荣桓组织指挥所所有警卫、通信员、炊事员与敌人展开肉搏战。3纵队司令员肖克拔出大刀,率部从侧面插入,肉搏战击退敌人,转危为安。
这不是红军第一次使用火牛战术。以前也曾用来对付地主武装的土栅栏,但为什么这次搞砸了?
其实《左传》中记载的田单大挥火牛阵的史料未必属实,早就有人质疑了。
在那些日子里,由乐毅领导的六国联军据记载大约有20万人。除了禁卫军,即墨地区还有数万作战部队。如果田单真要设火牛阵,肯定不会在离城太近的地方扎营。至少,他应该有三四英里的土地。就算他涂了油脂,谁的牛尾能烧这么久?况且牛毕竟是牲畜,杀牲畜比杀敌人容易多了。要说燕军挡不住一群牛人的冲击,真是不可思议。何况即墨已被燕军围困三年,更别说耕牛了。恐怕连战的马都快吃光了。田单怎么才能集齐几千头牛?
但既然《左传》写得如此振振有词,那么后世读过该书的士兵自然信以为真,总是忘了找个机会效仿,这也是正常的逻辑。但问题是这些模仿者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有的还留下了几代人的笑柄。
安史之乱时,自称“专家兵”的唐朝宰相方方在长安对叛军进行了反击。结果,没有一个反叛者受伤,但他的营地被冲得四分五裂。南宋时,青林名马邵青被官兵围攻时,也使用了火牛阵。结果大部分失控的牛群冲向自己人,官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邵青。
其实《武要》里早就说了,火牛阵的作用是“其牛惊则冲,敌将乱,则可乘虚而入。”也就是说,火牛阵的作用就是扰乱敌军,使其惊慌失措,为大部队冲锋创造战机。这样看来,火牛阵最多起到吓退敌人的心理作用。想象一群牛就能打败敌人,不仅不现实,而且荒谬。
所以,信书不如无书。
[深化战争历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