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在选择论文时,通常会从文章的主题来判断一篇稿件的好坏,这就导致了很多创新文章是从“知识增量”的角度出发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对研究课题和研究问题的不了解,很多作者因为盲目创新而走向了“空白研究”的误区。事实上,作为选题三要素之一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判断自己的研究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也决定着选题的方向。从这个角度看,研究方法也可以作为实现选题创新的途径之一。接下来,本文将以研究方法作为论文的创新点,探讨两个写作方向,以期在论文的选题上找到新的突破口。
一、方法应用研究的创新方向
所谓方法应用研究,是指用某种方法研究某个问题,是为研究问题而存在,但对同一研究问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不同的研究观点,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以下面两篇文章为例:
可以看出,虽然是同一个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但由于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两篇文章的论证也不严谨,所以分别发表在《江苏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探索》两个不同的C刊上。第一篇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众所周知,扎根理论最初是用来概念化现实中存在但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行为模式,形成了一个棘手的理论,可以解释与研究对象本身相关的行为模式。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发展,也可以用来处理因素非常复杂的结构。因此,从方法的适用性来看,扎根理论适合解决上述研究问题。第二篇文章采用了MOA模型的定量研究方法,从主观可能性、客观可能性和客观认知的主观可能性三个方面为解释主体信息行为的驱动力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从这个角度出发,足以涵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
二、方法本体研究的创新方向
所谓方法本体研究,是指对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方法是论文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问题。方法本体论的研究之所以能被视为创新之一,是基于我国研究方法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方法使用的视角。首先,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的写作一直是建立在思辨研究的基础上。随着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和科学革命的发展,西方科学研究中出现了另一种传统——经验主义传统。19世纪中期,面对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和西方列强的枪炮,中国人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必要性。出于这种认识,他们开始学习西方的实证科学。因此,从实证研究发展的实践角度来看,我国目前使用的实证方法都是舶来品,在理解和运用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
其次,除了以上原因,一些研究方法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扎根理论在编码分析中因其强烈的主观性而受到批评,在自我民族志中的信度和效度是其不得不面对的硬伤。因此,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存在,从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出发,作为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出发点,也算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创新之一。例如,在《田野工作:经验与误解——现象学社会学的一个视角》中,作者从认知的角度指出,在社会学田野工作的方法论层面,仍然存在研究者不能站在被调查者的立场上做出“投入的理解”和“感同身受的解释”的误解,以及价值第一或观念第一的误解,这些都是当前研究者对田野工作方法缺乏理解造成的。再比如“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是“自我民族志”?-自我、叙事和读者之间关系的民族志新方法。本文作者澄清并纠正了目前国内学者在自我民族志的理解和运用中存在的一些误解。
三、选择方法本体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综上所述,既然方法的应用研究和本体研究都可以作为论文写作创新的出发点,那么是否可以说它们在选题优势上旗鼓相当呢?其实从国内科研现状来看,方法本体的研究优于方法的应用研究,这是由上面第二部分提到的两个方面决定的。即由于方法本身的缺陷,或者方法使用者对方法的理解不足,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会成为他人文献综述的“把柄”,即从我们的研究观点、方法、论证过程等方面寻找缺陷,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另外,从目前国内研究方法本体的研究现状来看,相对于方法的应用研究,其成果太少。但从方法本体相对较少的研究成果来看,相关成果的下载量和引用量都远远领先于方法应用的研究成果。以自我民族志的方法本体论研究成果和该方法的应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12、13、16篇的自我民族志的方法本体论研究的下载量和被引量明显高于该方法的应用研究。所以从期刊杂志的角度,从科研评价的角度,他们也会更倾向于研究方法本体的相关文章,但前提是基于方法本体的研究能够提出一个真正的问题。
作者:胡乐浩(研究与写作研究所第二编辑部主任)
请尊重原创,未经允许拒绝转载。
编辑:边肖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