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在历史上是个什么人物?
1、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
2、范增(公元前277-公元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
3、范曾和范增不是一个人。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
4、项羽有个范增,用不上,可以替我逃。——《史记汉高祖本纪》范增出生于公元前277年,他生活在旧时代。秦末农民战争时期,是项羽的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国父”。他是项羽不可或缺的谋士,范增的一生也很有戏剧性。
项羽的姿料?
1、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少时学书、剑皆无所成,然胸怀反秦大志。前209年九月,随项梁起兵会稽(,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2、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
3、项羽引兵十万,先与韩信大战,韩信军失利往后退却,令左右两翼包夹项羽军,项羽军抵敌不住,于是往后撤,韩信趁机反击,项羽军大败,退到壁垒坚守,刘邦乘胜领大军将项羽重重包围。
4、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一代英雄。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曾学习书法不成,又学剑,仍不成。
秦国统一了六国几年后被楚国灭了怎么回事,楚国不是被灭了吗
1、之所以会这么说,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秦朝仅仅在统一六国十余年之后,楚国又将秦国所灭,就相当于是灭掉了六国。
2、春秋战国以秦统一六国而结束,中原地区的动荡由此平息了。
3、秦国统一了以后,其他六个国家还有族人,并没有全部死了。秦国后期残暴不仁,最后还是被灭了。
4、六国其实被楚国灭了 秦始皇在位期间最大的梦想就是统一华夏,事实上他自己也确实是做到了。秦始皇先后灭亡了韩、赵、魏、楚、燕、齐。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也被记录在册。很多人也称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范增文言文
译文:有个居巢人叫范增,70岁,一直居住在家中,高深出奇的计谋,前去谁说项梁说:“陈胜失败是理所当然的.秦国灭掉六国,出国最为无辜.从楚怀王去秦国没有能返回,楚国人哀怜到现在。
范增起,出 鸿门宴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
亚父者范增也是判断句式。文言文中,判断句大都是有标志的,如以助词“者、也”为标志;以动词“是、为”作标志;以副词“乃、亦、即、皆、素”等为标志;以否定副词“非、未、弗、无、莫”等表否定判断。
范增总结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不立楚后而自立”因此,“其势不长”。陈胜在政治方面就犯了严重错误。有句话说得好,楚虽三认,亡秦必楚!可见楚人对于秦的仇恨程度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