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宣宗李怡的资料
李怡(唐宣宗)一般指李忱(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李怡一般指李忱,唐宣宗李忱,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李忱(唐宣宗,初名怡,810—859年),唐朝皇帝(846—859年)。生于长安。初为光王。会昌六年(846年),被宦官马元贽等所拥继承侄武宗之位,改明年为大中元年。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公元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 概述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李怡是哪个皇帝
李忱(唐宣宗,初名怡,810—859年),唐朝皇帝(846—859年)。生于长安。初为光王。会昌六年(846年),被宦官马元贽等所拥继承侄武宗之位,改明年为大中元年。
光王李怡是唐朝的唐宣宗,为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一般指李忱,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李忱于长庆元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
李怡即唐宣宗,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后改名为李忱。李怡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唐宣宗李忱(810-859),他是唐宪宗的第13子,唐穆宗的弟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原名李怡.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
李怡是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先为李怡,后来改名为李忱唐宣宗李忱,生于公元810年,去世于公元859年。初名为李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李怡(唐宣宗)一般指李忱(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李怡是唐朝第几个皇帝?
1、李怡是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先为李怡,后来改名为李忱唐宣宗李忱,生于公元810年,去世于公元859年。初名为李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
2、李怡一般指李忱,唐宣宗李忱,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元和五年(810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是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3、李怡即唐宣宗,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后改名为李忱。李怡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4、唐宣宗,唐朝第十六位皇帝,生于大明宫,宪宗第十三子,晚唐皇帝中声誉较高的一位。在穆宗长庆元年三月,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5、唐朝皇帝李忱有小太宗之称。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李忱于长庆元年(821年)获封光王。
6、李忱,810年至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初封光王。唐武宗去世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