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红书,这几年几乎成了很多年轻女孩的必备APP。每当我想买东西的时候,打开小红书看一看网友们对相关商品的“种草笔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潮流。
然而最近打开百度搜索“小红书”,各种吐槽内容满天飞。用户信息泄露、商家产品虚假宣传、会员自动续费、名人推荐不靠谱、平台内容代写产业链盛行等问题频发,让不少消费者对小红书的品牌形象产生了担忧。
用户信息泄露被诈骗。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大学刚毕业的女生胡佳在小红书买衣服被骗了5万多元。她还被骗子诱导,开了蚂蚁借贷、小米金融、即刻金融、未来分期四个借贷平台。现在身无分文,还欠借贷平台3.8万。记者调查发现,和她有同样经历的年轻消费者在全国也不少。
像她这样的消费者,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在胡佳的帮助下,记者随后联系了几位在“LAFLOF官方品牌店”购买衣服后遭遇同样欺诈的消费者。北京沈被骗4500元,山东泰安宋霞被骗12000元,浙江杭州白亮被骗31960元,云南张莉被骗9968元,北京丰台王静被骗14900元 # 8230;#8230;
大量受骗消费者指认在小红书“LAFLOF官方品牌店”购买衣服后遭遇同样诈骗,质疑小红书泄露消费者个人订单信息。“被骗了,也许我太相信红宝书了!我自己也不小心,我承认。但是我想问问小红书!为什么消费者的购买记录会被泄露!如果在快递、手机等方面信息泄露。,那么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详细信息,如名称、电话、地址、颜色、尺寸、价格、购买时间,骗子都一清二楚!如果小红书完全不负责任,我不能接受我联系了小红书,他们客服说已经采取措施开始调查,会给答复,但是我直到今天都没有接到小红书的电话。我想说,难道小红书不应该出来给消费者一个说法吗?”一位消费者气愤地说。
对于用户的订单泄露和欺诈行为,小红书没有处理,而是把“球”踢给了警方。现实中,这些受骗的维权者并不顺利。知情人士透露,互联网公司送一个小礼物,是为了分流流量,增加用户数量。然而,在这些简单的下载注册行为背后,却隐藏着用户信息泄露的危机,成为信息安全事件的“重灾区”。
虚假“种草”成灰色利益链
所谓“种草”,是一个网络用语,意思是“宣传一种商品的优良品质,吸引人们购买”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把某样东西推荐给另一个人,让他喜欢的过程。不难发现,小红书强大的网络社区为“种草”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也成就了其盈利模式,即用户分享其他用户的内容产品,在社交口碑下带来丰富的裂变流量。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保持高效率低成本的转化率,用户在平台上有极高的粘性。我相信这也是阿里和腾讯最重要的地方。当然,以上逻辑基础是建立在质量和优质内容分享的基础上的。
但据媒体报道,付费发行小红书形成固定灰色产业链的现象很普遍。只要在某宝搜索“小红书代发”等关键词,就能看到大量中介代理提供此类服务。而这些灰服务甚至已经形成了标准的报价体系:拥有1万到2万粉丝的小红书大的产品推荐价格是300到600元,图文推荐费用是700到1000元。粉丝少便宜,粉丝多贵。至于普通小红书用户的发售,明码标价。你可以在小红书上选择一定数量的业余普通用户账号发布你想推荐的商品信息,每个普通账号的价格只要50元。如果一个商家想让自己付费发布的商品推荐更加真实可信,只要选择一些粉丝量大的达人账号和很多普通账号一起发布,用户自然无法鉴别这些推荐信息的真实性。
真正的分享变成了营销软文。这种假种草问题引来了媒体更严厉的批评。
据新浪科技了解,QQ上有大量的“笔记写作”群。据咨询,有些“专业”团队甚至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关键词置顶、笔记撰写、评论赞、热搜等。,而且价格低得离谱。一张业余注只收35元,红人写一张100元。
据新京报报道,这些写手没用过产品,就靠商家自我介绍做笔记,图片都是网上找的。如果他们不会写,可以直接在小红书上搜,模仿。
微信官方账号,齐鲁晚报的微信,曾经报道过:“种草模式下,很多大明星V推荐的产品自己都没用过,其实内容都是瞎编的。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网购平台,专业写手将企业或公关公司提供的产品和资料加工成生动有趣的‘用后感受’,然后通过相关渠道转发。这样的‘网络名人’商品制造模式已经形成了利益链。”
频繁出现销售虚假和非法广告的问题。
随着《种草笔记》的泛滥,一种连锁反应正在发酵,比如更为严重的假货问题,甚至引发了用户的强烈反应。
据媒体报道,2019年3月,李女士在小红书雪花秀官方自营店购买了一套雪花秀精华套装,使用后出现皮肤过敏。随后,李女士向小红书客服提出退货诉求,对方称李女士需要去医院开具检查证明。李女士出示过敏证明后,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他们说证明上没有直接说我过敏是雪花秀产品引起的,给我退了款,但是承担不了医药费。”李女士说:“我不认同这样的结果。”
李女士的质疑是基于产品包装上没有发现防伪码。她要求小红书客服提供正品证明,对方提供的鉴定网址却是空白色。
在这种情况下,李女士向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但因“这是香港直邮产品,属于个人物品管理,不在监管范围内”,未果。
“后来他们(小红书坊)给我的结果是退款,赔偿50元代金券。”李女士说:“他们一直在拖,直到我同意这个方案。”同时,李女士对小红书客服的态度也很不满意。“他们客服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态度特别好。我以为我要把他们的假钱骗出来,他们有的打电话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还在电话里笑。”
无独有偶,用户毛先生也在投诉中表示:想给女朋友买个MAC106。没想到女朋友戴了一段时间嘴巴就肿了起来。正常的口红嘴会肿起来吗?而且小红书上的106色也和这个有色差。买家也说色差很正常。
用户董女士也有类似的失败经历。她说她在小红书elta的海外旗舰店买了两款防晒霜。elta标榜纯天然产品,但她买的产品有强烈刺鼻的油漆味和甲醛味,疑似买到假货。她多次和客服沟通,都没有正面回应。退货要求多次被拒,没有明确原因。
值得强调的是,上述用户的体验并不是个例。在聚投诉、黑猫等平台上,为小红书售假的现象屡见不鲜。讽刺的是,在小红书商城的页面上,也有“全球直采,正品保障,售后无忧,假一赔十”的字样。
令人不解的是,做社区起家的小红书,应该知道入驻是用户。所以一定要意识到非法宣传、内容代写、卖假货的危害。
除了价格问题,多家媒体报道小红书平台涉嫌发布违法广告。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小红书App上有9.5万条烟草相关广告,大部分是以“评价”“种草”等软文形式开发的。同时,还有文章通过“包装少女心”、“独特味道”等热词来推销女性香烟。
根据公开信息,小红书的违法行为具体包括“发布虚假广告”、“宣传非药品的疾病治疗功能”、“使用最高、最好的用语”。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公开罚款14笔,累计罚款超过60万元。
据天眼查,截至2019年2月21日,小红书的子公司尹航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共受到18项行政处罚,包括违反《广告法》发布虚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