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粘度的计算
1、在温度T小于2000开时,气体粘度可用萨特兰公式计算:μ/μ0=(T/T0)3/2(T0+B)/(T+B),式中T0、μ0为参考温度及相应粘度,B为与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空气的B=14开。
2、另一种通用的估算方法是幂次公式:μ/μ0 = (T/T0)^n,指数n会随气体种类和温度变化,比如在90开到300开的温度区间,空气的n可以近似为8/ρ。对于液体,如水,其粘度可以用以下函数来计算:μ = 0.01779 / (1 + 0.03368t + 0.0002210t^2),其中t是摄氏温度。
3、η=黏度=F/S=剪力/剪速 黏度的基本单位为 ”poise”。我们定义一材料在剪力为1达因每平方公分、剪速为1 sec-1下的黏度为100 poise。测量黏度时,你可能会遭遇到黏度的单位为 “Pa˙s” 或 “mPa˙s” 的情况,此为国际标准系统,且有时较被公制命名所接受。
4、μ=13ρvλ。气体的粘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分子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增大而增大,公式为μ=13ρvλ。气体分子的平均速度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力无关。气体密度与压力成正比,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与压力成反比。因此,公式计算的气体粘度与压力无关,而是一个常数。
5、根据给定的条件,要计算空气的动力黏度,我们可以使用Sutherlands Equation(苏氏定律)来进行计算。苏氏定律是一个近似公式,用于计算气体的动力黏度。
什么是粘度?
1、粘度:这个概念通常用于描述流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它反映了流体内部抵抗流动的程度。 黏度:这个术语则更多地用来描述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黏度越大,物质流动越困难,例如胶水和凡士林就是黏度较大的物质。
2、粘度和黏度都是用来描述物质流动性的物理量,它们反映了物体抵抗流动的程度。术语差异 粘度:通常用来描述流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阻力大小。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流体流动时内部摩擦力的度量。 黏度:这个术语更多用于描述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阻力大小。
3、粘度和黏度都表示了物体的稠状状态。指代不同 粘度:流体或半流体流动难易的程度。黏度:液体或半流体流动难易的程度,越难流动的物质黏度越大,如胶水、凡士林等都是黏度较大的物质。
4、粘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化学性质,它描述了一对平行板在液体中相互移动时产生的阻力。具体来说,粘度定义为在平行板之间施加的力(F)与板面积(A)和板间距离变化(dr)的比值,与板间速度变化(du/dr)的关系为:η = (F/A) / (du/dr)。
5、粘度是指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分子间产生的内摩擦力的量度。粘度可分为动态粘度和绝对粘度 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s(米平方每秒)表示。习惯用厘斯(cSt)为单位。
什么是黏度?
粘度:这个概念通常用于描述流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它反映了流体内部抵抗流动的程度。 黏度:这个术语则更多地用来描述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黏度越大,物质流动越困难,例如胶水和凡士林就是黏度较大的物质。
粘度和黏度都是用来描述物质流动性的物理量,它们反映了物体抵抗流动的程度。术语差异 粘度:通常用来描述流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阻力大小。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流体流动时内部摩擦力的度量。 黏度:这个术语更多用于描述液体或半流体流动的阻力大小。
粘度:流体或半流体流动难易的程度。黏度:液体或半流体流动难易的程度,越难流动的物质黏度越大,如胶水、凡士林等都是黏度较大的物质。性质不同 粘度:定义为一对平行板,面积为A,相距dr,板间充以某液体;今对上板施加一推力F,使其产生一速度变化度所需的力。
粘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化学性质,它描述了一对平行板在液体中相互移动时产生的阻力。具体来说,粘度定义为在平行板之间施加的力(F)与板面积(A)和板间距离变化(dr)的比值,与板间速度变化(du/dr)的关系为:η = (F/A) / (du/dr)。
粘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化学性质,定义为一对平行板,面积为A,相距dr,板间充以某液体;今对上板施加一推力F,使其产生一速度变化度所需的力。由于粘度的作用,使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造成机械能的损耗(见流动阻力)。
粘度介绍:黏度也可以称为粘度,是指流体对流动所表现的阻力。当流体气体或液体流动时,一部分在另一部分上面流动时,就受到阻力,这是流体的内摩擦力。要使流体流动就需在流体流动方向上加一切线力以对抗阻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