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砂体粒度参数的研究
1、除利用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图113)和C-M图外,也可以计算粒度分析各种参数诸如平均值(Mz),标准偏差(δ1)、偏态(SKI)和峰态(Kg)来表征某一类砂体沉积特征,以区分不同成因砂体类型,并与现代沉积类型相比较对其形成的动力条件做出解释。
2、表6-7 不同微相类型砂体的非均质参数 注:数据为 (3)决口河道相砂体 夹在洪泛平原相泥岩中,由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组成。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具有水道的底冲刷和向上变细特征,但粒度比河道沉积细,底砾岩不发育,厚度小,分布较孤立,缺乏河道沉积的多期叠置特点。
3、沉积盆地的等深图是重要的地质基础资料之一,与沉积环境类型图相配合,可以了解沉积盆地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岩发育状况,如岩石类型、厚度、砂体形态和分布等。 C-M图所用的粒度参数只是中值和最粗颗粒的直径,容易从累积曲线图上直接读出,不需计算,作图也很简单。
4、(2)粒度参数特征 研究区沉积物粒度较细,分选性较好,偏太为正态分布,峰度很尖锐,主要反映了牵引流沉积的特点(表3)。表3 川东南-湘西地区小河坝组砂岩粒度参数特征 续表 萨胡(1964)在碎屑沉积物研究中应用了判别分析。
5、在频率33Hz 左右的情况下,模型设计过程中储层之间可能会由于隔层太薄产生干扰,因此我们对两套储层进行研究,讨论隔层的厚度对储层反射产生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砂泥岩比导致的不同的反射特征进行研究。
粒度结构特征
(1)粒度分布特征 沉积物或沉积岩的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包括粒度的大小、分选性、磨圆度和粒度分布状况等,沉积岩的粒度分布主要受搬运介质、搬运方式及沉积环境的因素控制,即使是同种介质条件下形成的,随着水动力条件的由强变弱,沉积物颗粒也会出现由粗到细的变化。
粒度是碎屑岩中碎屑颗粒最主要的结构特征。碎屑颗粒的粒度直接决定岩石的类型和性质,因此它是碎屑岩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也是搬运营力的能力和效率的度量标志之一。粒度一般是指碎屑颗粒的大小,但碎屑颗粒的外形常常极不规则。因此,一般采用线性值和体积值来表示粒度。
)尘屑结构:粒度<0.0625mm,一般超过50%,不少于1/3,外貌致密,似泥质岩石,它是最细的火山碎屑物,是玻屑和晶屑的混合物,常作为较粗的火山碎屑的填隙物。(2)成因结构 1)塑变(熔结)结构:主要由塑变玻屑和塑变岩屑彼此平行重叠熔结而成。
碎屑岩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碎屑颗粒本身的特点(粒度、球度、圆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特征)和胶结物的特点(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关系(胶结类型)。 碎屑颗粒的特征 (一)粒度 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它是以颗粒直径来度量的。
碎屑颗粒的特征包括圆度、球度、粒度、分选性以及颗粒的表面结构。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球度是指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颗粒表面结构是颗粒表面的形态特征,主要观察表面的磨光程度及表面刻蚀痕迹。 2 填隙物特征 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细粒花岗岩的矿物颗粒直径较小,一般在0.2mm到1mm之间。这种花岗岩的颗粒分布更为紧密,矿物成分和颗粒形态也相对均一。由于细粒度花岗岩的结构特点,使得其在某些特定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高精度的研磨抛光、微细加工等。此外,细粒花岗岩还因其细腻的质感和良好的光泽度,成为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的首选。
粒度特征
它是粒度分布仪所算出的一种“平均粒度”。这类平均粒度有四种:D(1,0) 、D(2,1)、D(3,2) 、D(4,3)。 分别称“个数长度平均径”、“长度表面积平均径”、“表面积体积平均径”(又称Sauter平均径),“体积四次矩平均径”。公式为:D(A,B) = ∑(NI DI^A)/ ∑(NI DI^B)。
(1)粒度分布特征 沉积物或沉积岩的碎屑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度,包括粒度的大小、分选性、磨圆度和粒度分布状况等,沉积岩的粒度分布主要受搬运介质、搬运方式及沉积环境的因素控制,即使是同种介质条件下形成的,随着水动力条件的由强变弱,沉积物颗粒也会出现由粗到细的变化。
粒度分布特征可反映沉积介质的流体力学性质和能量,故是判别沉积环境及水动力条件的一个重要物理标志,而且对于油气沉积储层的评价也有重要意义。 碎屑物质以机械搬运为主,其搬运和沉积作用是受水动力条件(如介质、流量、流速)控制的,碎屑物质埋藏后除部分石英有次生加大或溶解外,一般颗粒变化不大。
根据粒度分析资料显示,沉积物从西北部的陆架区向西南部的陆坡区,随着水深的增加(90~876m),颗粒由粗变细,从细砂、砂质粉砂、砂-粉砂-粘土变为粘土质粉砂。即使在同一底质类型中粒度特征及成分在不同的地貌单元中也有变化。
在物料处理过程中,破碎粒度特征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阶段给料的原始物料最大块度通常在1500mm至350mm之间,经过初步破碎后,产品最大块度会减小到350mm至100mm,粉碎比大约在3:15,这属于粗碎阶段。
麻粒岩的组成矿物特征
有的麻粒岩包体中可见石榴子石、斜长石、紫苏辉石、单斜辉石等矿物组合。石榴子石中包裹有较多的细粒紫苏辉石、磁铁矿、细针状矽线石及少量斜长石和石英,局部为细粒黑云母交代。根据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计算,本区麻粒岩中的石榴子石主要由镁铝石榴石和铁铝石榴石两种端员组分构成(表9-1)。
岩石包体的颜色相对较浅,呈现出中等色调。它们具有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以及粒状镶嵌结构,整体构造以块状为主,部分样品则展现出轻微的片麻状构造,这种构造特征是由暗色矿物和斜长石的定向排列所形成的。麻粒岩包体的主要矿物成分包括斜长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等,这些矿物占据了主导地位。
- 麻粒岩的矿物组成主要包括石英、长石和云母等。其中,石英是最主要的成分,通常以白色或灰色为主要色调。- 麻粒岩具有均质的外观,晶粒大小相对均匀,没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或矿物分带现象。- 麻粒岩的质地相对柔软,易于加工和雕刻。
片岩——特征是有片理构造,是常见的区域变质岩石。原岩已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常见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阳起石等。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土壤粒度三角图怎么读图
1、首先土壤粒度三角图读图需要看黏粒、粉粒、砂粒的质量分数。其次查看三角形内部的划分。最后.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查看。
2、干筛法是将土壤充分压碎,用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吸管法即土粒经充分分散后在沉降筒内于静水中按斯托克斯定律进行沉降。一定时间后,在一定深度上只有小于某一粒径的土粒均匀地分布着;这时在这个深度层吸取一定量的悬液烘干称其质量,可以计算出小于该粒径土粒的含量。
3、三元命名以砂粒组(0. 02 ~2mm)、粉砂粒组(0. 002~0. 02mm)、粘粒组(0. 002mm)的含量(100%)为端员,采用三角图解命名(图2-7),在砾石含量低于5% ~10%的细粒碎屑沉积物中常采用这种命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