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
1、演化分析是对研究区层序地层、准层序组、准层序及沉积体系等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其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分别对研究区每一个层序的沉积相、沉积环境作图,通过时间、空间的叠置、对比和分析,在层序地层格架图的基础上,作等时地层格架图。
2、因此,从资料类型角度出发,露头、钻井与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基本的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 露头资料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露头资料是层序地层学最直观、最真实、最详细的资料,具有钻井与测井和地震资料所不具备的高分辨率的特点,因而露头资料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应该是盆地层序地层学的出发点。
3、层序地层学是对地层进行三维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建立等时年代地层格架为目标,其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地震资料或地震地层学。
4、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然后深入研究层序内部体系域构成特征,重点分析主要目的层组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展布特征;最后,重点研究本区物源供给与湖平面的变化,进一步综合分析晚三叠世延长期富县地区层序地层形成、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5、简单地说,层序地层分析就是从沉积学和地层学两方面对沉积盆地进行系统工程的研究,因此,层序地层分析更好地揭示了沉积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也更有利于含油气盆地生储盖配套研究和储集层的预测。
6、在单井上利用测井曲线的变化进行旋回的划分,划分的过程中以自然伽马曲线为主,兼顾自然电位、电阻率和深浅三侧向等曲线形态,根据这些曲线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以及上下接触关系划分了研究区53口井的短期旋回(图3-1)。
关于恐龙化石的资料
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恐龙残体如牙齿和骨骼化石是最熟悉的化石,这些都被称之为体躯化石。
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保存了众多白垩纪晚期的动物化石,包括原角龙、窃蛋龙和迅掠龙等。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这里已经挖掘出了许多著名的恐龙标本。 中国云南禄丰县恐龙山方圆10平方千米的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恐龙之乡之一。
恐龙化石的类别恐龙残体如牙齿和骨骼化石是我们最熟悉的化石,这些都被称之为体躯化石;至于恐龙的遗迹也有可能形成化石保存下来,这些则被称为生痕化石。这些化石是我们研究恐龙的主要依据,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恐龙的类型、数量、大小等等情况。
河南平原第四纪下限确定的依据及对比
本次河南平原第四纪地质演化研究将其第四纪下限置于6Ma,相当于从高斯向松山(M/Ga)转换时界限,我国红黏土与午城黄土的分界,以及深海沉积物和冰心氧同位素(δ18O)阶段MIS104阶的底界(图1)。河南平原地区主要依据如下:——古地磁极性状态不同。
河南平原第四纪全新世的内分,主要根据冰后期的气候变化特征而定。第Ⅳ冷期结束后,气候开始变暖,古生物进入繁盛时期。
地貌相对先后次序的确定是根据它们之间的切割、过渡和掩埋等关系,如果地貌的先后次序确定了(图 10-4),那么构成这些地貌的第四纪地层的先后次序也就确定下来了。这种方法在平原地区、河谷地区和盆地地区的阶地地层的划分对比,岩溶地区溶洞中的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夷平面的对比比较有效。
河南平原第四纪地层分区所划Ⅰ区大别山前区段、Ⅱ2地层亚区与皖北平原相邻,两地区无论是从大地构造背景、地貌条件、气候环境和地层特征及古生物群落诸方面均有一致性。因此,划分结果与原安徽区测队所划地层区宿县-阜阳小区、嘉山-六安小区有着较好的可对比性,相互之间所划意见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