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和凝华该怎么学啊,我有点搞不明白了...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则会释放热量。关于熔点和凝固点,它们是晶体的特性。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熔点;而在凝固过程中,温度同样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
.液化:物质从气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 和 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 固态直接变成 气态 叫升华,要 吸 热;而物质从 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 放 热。
凝华:雪、霜、玻璃窗出现冰花。1升华: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变干、碘的升华、干冰升华。1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外部(冷凝器)是液化。1航天:燃料:将氢液化减小体积,热值高;整流罩:光滑减小摩擦,发生熔化和汽化。
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
为什么常温中空气中的水蒸气不会液化?
因为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直至液化全部气化,然后,若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才会增加。因此,沸点以上的温度,物质完全呈气态,不可能呈现液态,也就是说沸点以上的温度的气体不能被液化。只有当温度降至至沸点时,气态才有可能变为液态,开始被液化,这就是气体能被液化的上限温度—液化温度。
当空气中的水分子含量(压力)小于其饱和蒸汽压时,水不会液化。只有当水分的压力超过其饱和蒸汽压时,水才会凝结成液态。通常,我们用湿度来表示空气中的水含量(分压力),即湿度等于水的压力除以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换句话说,当环境湿度超过100%时,空气中的水才会凝结成水滴。
但不久之后就会消失,除非这个地方的湿度非常之大才可以一直存在!比如洗澡堂里的漂浮在空气中的就是液态的小水珠,因为密度太大,不得不液化!还有就是江河流域的附近也可以发现液态的水蒸气。我们平时煮菜时的白烟!是水蒸发后由液态变为了气态,所以你看到的白烟只存在一会就消失不见了。
空气中的水蒸气能低于100摄氏度而不液化,这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子之间距离大,密度太小,水分子之间不能凝聚成液态水。
因为条件不够啊.液化是放热的.可是空气的温度本来就不高。
因为水蒸气的分压小于常温下水的 饱和蒸汽压 ,所以无法冷凝成 液态水 。
空气什么温度成液体?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因此没有统一的温度使其全部转变为液体。 空气中不同成分的液化温度各不相同:氧气需降至-183摄氏度,氮气为-196摄氏度,二氧化碳为-75摄氏度,氦气为-269摄氏度,氖气为-246摄氏度。 在工业上,通过蒸馏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差异来分离氧气。
由于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的各种物质的熔点不同,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温度能使整份空气同时变为液体。工业上制氧气,就是利用氮气与氧气的熔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式使之分离的。
一般空气在-200°C的温度下会由气体变成液体,同时,要想把空气由气体变成液体光靠降温是不行的,还需要把空气进行压缩,将空气体积大约压缩1700倍,这样就可以把气态空气变成液态空气了。
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黄色液体。一般当空气被液化时二氧化碳已经清除掉,因而液态空气的组成是95%氧,712%氮和0.93%氩,其它组分含量甚微,可以略而不计。
二氧化液化温度和压力对照表如何?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液化温度在压力为1大气压时约为-57℃,也可以在不同的压力下通过查找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来确定。在常温和常压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而当温度达到其临界点(31℃)和压力达到临界压力(79 atm)时,二氧化碳就会变成超临界流体而非液体。
呵呵,挑刺的来了,室温一般指20℃,20℃时液化压力7291MPa,和39MPa差不少呢。为了降低液化压力,有时候也需要辅助冷却。
二氧化碳在常压下不经液体阶段直接变为固体(固化),温度为-73度。
气体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为32℃左右,临界压力是38MPa。就是说,温度高于32℃,压力再大也不会液化;温度低于32℃,液化压力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CO2在温度压力6MPA、零下30度可以液化。二氧化碳在温度为-73度,常压下不经液体阶段直接变为固体干冰。
空气液化温度和压力
空气液化温度为-140.7摄氏度,液化压力为377大气压。空气在-140.7摄氏度下可以完全液化,在液化过程中需施加377个大气压的压力。液态空气的组成为95%氧、712%氮和0.93%氩,其他组分含量微小且可忽略不计。
空气:-190 -140.5 766 在这个例子中,空气的临界温度是-140.5℃。因此,要使空气液化,需要将其冷却至-140.5℃以下。然而,这只是液化空气的条件之一。另一个条件是需要施加足够的压力。在常温下,即使空气被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如果没有施加足够高的压力,空气也不会液化。
空气液化的临界温度是80k(零下193℃)左右。空气作为混合气体,在标准大气压(103kpa)下,空气于87k(露点)开始冷凝,温度降低到79k(泡点)时全部转变为饱和液体。常温下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空气则是一种易流动的浅黄色液体。
空气的临界温度是-140.7℃,而在这个温度下,空气需要承受高达77MPa的压力才能被液化。此时,空气的密度会变为350kg/m。当我们储存氧气时,通常会将其冷却至低温液态,因为氧的沸点是-1879℃,而它的临界温度则是-114℃。同样地,氮的沸点是-1981℃,在常温常压下也是气态。
不同气体,在不同压力下有不同的液化温度,例如,氮气在1215K(-1400°C)和15大气压下液化,而氧气则需要在1156K(-1559°C)和15大气压下才能液化。液化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