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李四光的资料
李四光,生于1889年10月26日卒于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李四光,1889年到1971年,4中国你妈的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
李四光晚年的两部重要著作《地质力学概论》和《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以及十多篇学术文章,就是在这条路上和银杏树下构思完成的。 李四光自1962年迁居于此 在寻访李四光纪念馆的著名的“李四光小道”上,路上除了很多人对我的打听的茫然,没有更多的人清楚它的位置。
李四光的介绍
李四光(1889年—1971年),原名李仲揆,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他在地质学、音乐和社会活动领域均有杰出贡献。 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创始成员之一,李四光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协主席等重要职务。
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李四光是现代中国进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有关李四光的资料?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李四光,出生于1889年10月26,1971年4月去世。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李四光小时候的资料
围在小仲揆跟前的孩子们嘻嘻地笑了,因为他们在钓鱼的时候,东张西望,左 顾右盼,并没有认真去把它当作一件事情来做,更没有去动脑筋琢磨琢磨,想想怎 样才能钓得又快又多——谁还为了钓鱼这么一件小事去费那么多的脑子呢? 秋后,几个孩子一打伙,小仲揆跟着大家一同到离家比较远的一口公塘里去踩 藕。
李四光从小就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诗歌不懂就问的好学生。长大后,李四光也能把小时候看到的大石头与大学中学习的地质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理论学说,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李四光晚年的两部重要著作《地质力学概论》和《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以及十多篇学术文章,就是在这条路上和银杏树下构思完成的。 李四光自1962年迁居于此 在寻访李四光纪念馆的著名的“李四光小道”上,路上除了很多人对我的打听的茫然,没有更多的人清楚它的位置。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原名李仲揆,因报名时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最后将错就错,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李四光”至此得名。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六则,概括如下:穷教书先生的后代:李四光是农村中一位穷教书先生的儿子,其祖父母因故流落到湖北黄冈的回龙山旁,并在那里定居。家境贫寒却志向远大: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在科举考试中虽中秀才,但因家中无钱无势,只得在破庙中设馆教书。
有关李四光的资料
1、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3、李四光,出生于1889年10月26,1971年4月去世。
4、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5、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
李四光的事迹简短
李四光的事迹简短有创立了地质力学、为民生测地震、发现冰川等等。创立了地质力学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研究地壳运动规律,探索了地壳演化与矿产分布规律,建立了构造体系,并创立了地质力学学派。
李四光是一位中国农民工,因在建筑工地上勇敢救人而被誉为最美劳动者。2016年,他在广东省中山市一处工地上救下一名坠楼女孩,引起全国关注。此后,他多次挺身而出,救助其他遇险者,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和责任担当精神。李四光的事迹鼓舞着亿万中国劳动者,成为了一面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旗帜。
李四光的事迹:李四光除了是地质学家之外,还是一位音乐迷,谱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主持兴建的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区,历经一载有余,终于完成。1932年5月26日,武汉大学隆重地举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