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的御史中丞是几品官,具体负责什么
在北宋时期,御史中丞是监察体系中的重要官员,其官品虽未有明确的定级,但根据历史记载和职能,我们可以推测其地位大约相当于2品官。御史中丞作为御史台的实际长官,即“台长”,负责监督官吏行为,维护国家法制,确保官场公正。
宋朝中丞是宋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官职,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负责中央政府的日常事务和行政管理。中丞的级别在宋朝官制中是属于正二品官员,是一个非常高的官职。宋朝中丞是依照前代政治制度发展而来的,起初是由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兼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丞的角色逐渐扩大,职责也逐渐增多。
宋代监察机关,沿袭唐制,中央设御史台。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元丰改官制后,无御史大夫,因而御史中丞便成为御史台的真正长官,称为台长。御史官的职掌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宋代不象明清对官员具体分几品。
北宋前期御史中丞是正四品下,元丰改制之后变成从三品。
问题五: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御史中丞是古代御史台的高官,仅次于御史大夫。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改称副都御使。主管监察和弹劾。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常务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院长。问题六:北宋时的御史中丞是几品官,具体负责什么 宋代监察机关,沿袭唐制,中央设御史台。
正一品:包括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官职,均为朝廷最高级别的官员。 从一品:包括尚书左右仆射、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光禄大夫等官职,这些官员通常负责中央或地方的重要职务。
御史中丞官拜几品?
唐朝的御史中丞大部分时候是正五品,起初是从五品,也升级到正四品过,但很快改回正五品 宋代中央设御史台。宋代不象明清对官员具体分几品。
御史中丞为四品官。御史中丞,中国古代官名,为一种御史。御史大夫本有两丞,其一曰御史丞,一曰御史中丞,谓之中者,以其别在殿中,掌兰台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休有光烈。秦始置。类似于近代督察处、政风廉洁处、廉政公署。
大夫、中丞御史台的设置包括大夫一人,正三品;中丞二人,正四品下。大夫负责依据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中丞则作为其副手。御史台下设有三个部门:台院由侍御史负责;殿院由殿中侍御史负责;察院由监察御史负责。对于冤枉无告者,三司会进行审查。三司指的是御史大夫、中书、门下。
说起来,京兆尹是从三品高官,御史中丞才正五品,侍御史更是只有从七品,相差悬殊。臣案《汉书宣秉传》云,诏征秉为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俱会殿廷,并专席而坐,京师号之为三独坐。
御史、御史台、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监察御史这些官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御史 御史是最早的监察官职,负责监督官员行为,弹劾违法失职的官员。 御史台 御史台是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办公的地方,负责统领御史进行监察工作,确保官员遵循法律与规定。 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副职,协助御史大夫处理御史台的日常工作,对官员的监察与弹劾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御史在唐宋时期属于较低级别的从八品,明清时提升为正七品。御史台的地位相对较低,处于六部之下。御史中丞在秦汉时期地位较高,为千石,唐宋时期为正五品或正四品。御史大夫在秦汉是副丞相,唐宋时期地位低于尚书。监察御史的品级最低,一般为七品至九品。
御史大夫,从一品,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同时也负责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御史大夫在御史台办公,由御史中丞(从二品)协助工作,下辖司法御史,掌管司法案件。监察御史,监督中央及地方官吏,殿中御史,掌管宫廷礼仪。主管监察各郡县官员的州刺史(从四品)也由御史大夫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