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对吗
1、不对。秦国的郑国渠是现在的陕西省泾阳县。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截止到2022年10月24日,是正常存在的,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2、郑国渠今天已经不存在了。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6),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郑国渠的修建,大大改变了关中地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沃野,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这话是不对的。实际上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解放生产力,把奴隶从井田制上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生产活力。而且秦国从奴隶制到封建制,是发展得最快的,也最有成效的。因此,实际上秦国早就有大量的自由农民。
4、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时,在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秦始皇问博士(当时的一种官职)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对这个湘君非常生气,认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湘山也变成了红色的秃山。
5、商人的逐利行为,在富裕自身的同时,也使得诸侯国君主的财富和利益被损害,于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这一的主张也就被提出和被付诸于行动,以至于商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地位都极其之低,不过在如今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郑国渠还在吗
还在。秦国的郑国渠是现在的陕西省泾阳县。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总的来说,虽然郑国渠现在不再用于灌溉,但它在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身份,都使得它仍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作为一个旅游景点,郑国渠也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存在。秦国的郑国渠是现在的陕西省泾阳县。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郑国渠现在已经不再用于灌溉,而是成为了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遗迹。虽然它已不再承担原有的水利功能,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郑国渠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它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郑国渠已经被废弃,后来,在郑国渠遗址上建立了泾惠渠,可以引水灌溉,造福一方。郑国渠一个由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伟大工程,属于最早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位于今天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郑国渠建于秦王政年。现在郑国渠已经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的作用是什么呢?
灌溉工程:郑国渠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灌溉工程之一,展示了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高超技术和规模。经济发展:郑国渠的修建和使用,促进了洛阳及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对当时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郑国渠是位于我国陕西省的大型水利工程,建于战国后期,由韩国水利专家郑国主持修建,秦国大力支持。 该渠的主要作用是将泾河北岸的水引入洛水,全长300多里,能灌溉4万顷良田。 在封建社会时期,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有政治军事意义的工程。
郑国渠本身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秦国,实际上却加速了秦国的富强!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兴修水利都件大事,因为水利设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所以韩国才有了疲秦之计。
郑国是韩国人派到秦国修水渠,目的是消耗秦国国力,使之无力吞并七国,在水渠快要修完之时,秦国发现了郑国的身份,想把他处死。郑国辩解道,要是把他处死这个水渠就无人会修了,而且这个水渠的确对秦国有用使得关中沃野千里,也不利于吸纳人才,所以秦王就没有杀他,得以善终在秦国。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
显然,郑国渠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水利、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交汇点。已经超过了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从中国农业文明到民俗风情,再到公共价值的表达,它已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它不仅有几千年的物质供应,而且有中华民族智慧和道德的精神光辉。
李冰修建的郑国渠至今仍然在使用,是否正确?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主持修建。这座工程以无坝引水为特点,至今仍然在使用,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郑国渠则始建于前246年,在秦王政元年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后开始修建,由郑国主持。
B项错误,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昭王时期,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精心规划和建造。这是一项无坝引水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在使用,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且唯一仍然发挥作用的同类工程。另一项令人瞩目的工程是郑国渠,它位于关中地区,是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的。
商代有关水利工程的文字记载了沟洫井田制度。公元前1000年前后,西周时期,已有蓄水、灌排、防洪等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记载。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兴建都江堰工程,郑国修建的郑国渠(即现在的泾惠渠前身),楚国修建的芍陂等,至今仍存在,经扩建、改造和发展,继续为人民造福。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郑国渠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郑国渠现在还用吗
1、还在。秦国的郑国渠是现在的陕西省泾阳县。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2、虽然郑国渠不再用于灌溉,但它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的历史遗迹。 郑国渠见证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3、郑国渠现在已经不再用于灌溉,而是成为了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遗迹。虽然它已不再承担原有的水利功能,但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郑国渠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它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