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的读音为
1、百科释义:澶,汉字,拼音:chán,字意水流平静。
2、拼音: [chán]chán 澶 释义 中国西周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 姓。详细释义 澶chán 〔澶渊〕a.古湖名,故址在今中国河南省濮阳市西;b.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萧山市一带。水流平静:澶湉。
3、澶读作:chán 简体部首:氵部,部外笔画:13画,总笔画:16画 繁体部首:水部,五笔:IYLG,仓颉:EYWM 统一码:6FB6 释义:〔澶渊〕古湖名,故址在今中国河南省濮阳市西。水流平静:澶湉。
澶渊之盟怎么读
1、澶渊之盟拼音:[chán yuān zhī méng]。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2、澶渊之盟拼音:[chán yuān zhī méng]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澶渊之盟_百度汉语 [释义] 北宋与辽(契丹)订立的和约。1004年,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劝真宗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取胜,1005年1月,宋辽订和约: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3、澶渊之盟的正确读音与历史背景澶渊之盟的正确发音是[chán yuán zhī méng],其中“澶”读作Chán(第二声),声母为Ch,韵母为an;“渊”读作Yuān(第一声),声母为Y,韵母为uan;“之”读作Zhī(第一声),声母为Zh,韵母为i;“盟”读作Méng(第二声),声母为M,韵母为eng。
4、澶渊之盟拼音:chán yuān zhī méng。“澶渊之盟”(读作“chán yuān zhī méng”)是中国北宋时期与辽朝之间于北方的一次重要和平条约,签订于公元1005年(北宋景祐元年)。当时,北宋处于与辽朝的战争状态中。由于辽朝实力强大,导致北宋不断失败。
5、澶渊之盟的读音是“chán yuān zhī méng”,根据普通话拼音规则,这个词汇的读音应当为4声、2声、1声和2声。因为这个词汇比较老,所以在不同地方读音可能会有些不同,但是总体差异较小。澶渊之盟的历史背景 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时期,那个时候,南方的宋朝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征服北方的辽国。
6、澶渊之盟的读音为:chn yuān zhī mng。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多年战争后达成的和议。下面是关于这一盟约的 词语释义 澶渊:地名,今河南濮阳附近。在古代文献中,地名常常与其历史事件紧密相关,澶渊即是这样一处地点。之盟:表示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联盟或和约。
“檀”字的“木”字旁换成“氵”旁念什么
拼音:chán 部首:氵 笔画数:16 释义:水流平静 [ chán ]部首:氵笔画:16五行:水五笔:IYLG 基本解释: 〔~渊〕a.古湖名,故址在今中国河南省濮阳市西;b.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萧山市一带。 水流平静 :~湉。
三点水一个檀去掉木是个“澶”字。澶的读音是chán部首:氵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16笔顺:点、 点、 提、 点、 横、 竖、 横折、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横折、 横、 横、 横澶的基本释义:澶,属于通用字,本意为古地名,用作“澶渊”,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
值得注意的是,“澶”字的“木”字旁被换成“氵”旁后,会读作“潺”,读音变为chán。此字同样属于水部,笔画数为16,五行属性为水。“潺”字通常用来形容水流的声音或状态,如“潺潺流水”,形象地描绘了水流轻柔、连续不断的样子。此外,它还常用于描述水流缓慢而平和的情景。
拼音:sōng 部首:氵 笔画:11 五行:水 含义:同“凇”。水气凝结成的冰花 园林初日静无风,雾淞花开处处同。——宋·曾巩《雾淞》中国江名。淞江,通称“吴淞江”。
加“ 氵”组成注 释义:1)灌进去。2)(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3)用文字来解释词名。4)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5)记载,登记。6)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7)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
栗僡澶怎么读
栗、僡、澶的读音是lì、huì、chán,声调为去声、去声、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