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典型弛张热的疾病是
1、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达2℃以上,最低体温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
3、弛张热最常见于败血症和脓毒症,所以也常称为败血症热,其他的常见疾病,比如肝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川崎病、淋巴瘤等等,以上疾病常表现为弛张热。
4、弛张热常见于以下几种疾病: 败血症 败血症患者的病原体在血液中生长并释放毒素,导致体温出现明显的弛张热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寒战、皮疹等症状。弛张热是败血症的一种常见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心脏瓣膜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发热的分型
1、根据发热过程中体温变化的形式不同,可将发热分为常见的六种类型,分别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消耗热、回归热以及波状热。因为疾病的不同,所以发热的类型也会有不同。一般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等疾病。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脓毒血症和严重的肺结核等疾病。
2、发热是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表现形式,临床对于发热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根据患者体温程度,可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及超高热。另外,还可根据患者发热时的体温类型,进行划分,如稽留热、弛张热、波浪热等。
3、发热的分型主要包括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消耗热、回归热以及波状热六种。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等疾病。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4、发热的热型分为六种,如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持续在39℃-40℃以上的高温状态,可以达到数天或者是更长时间,24小时之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经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或者是伤寒的高热期等其它疾病。
5、发热的分型是指稽留热、弛张热、不规则热等,它们才是发热的分型,是依据在时间维度上体温升高的程度,以及相应的波形来划分的。如果体温是维持在比较高的温度比如39℃或者40℃左右,而且没有太大的波动就称为稽留热。
6、发热的分型则根据体温曲线的形态进行分类,常见的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消耗热、波状热、不规则热等。
动物发热的类型分几种
1、动物发热的类型主要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双相热、不定热和虚脱热。稽留热是体温日差在1°C以上,持续性的高热,常见于炭疽、肺炎、肾炎等疾病。弛张热体温日差在1°C以上,高低温差显著,不易恢复到常温,常见于支气管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等。
2、按发热曲线的波形,家畜的热型可分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不定型热。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
3、奶牛发烧的类型 持续不退的高烧:指持续数日高烧不退、体温日差在1℃以内的高热,称为稽留热。多见于牛瘤,大叶性肺炎,犊牛副伤寒和牛败血症等。呼吸困难性发烧:奶牛发烧后伴有呼吸困难,口腔黏膜发紫,心跳过速,表明病牛心肺功能受损,是一种病理性呼吸障碍所致。
4、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牛发热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类型: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维持数天,昼夜摆动幅度不超过1℃,如大叶性性肺炎。弛张热: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昼夜体温摆动幅度超过1℃,而且地点没有达到体温的正常水平,如卡他性肺炎、化脓性肺炎、败血症等。
5、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也叫班氏病(牛传染性流产),克里米亚发热,直布罗陀发热,马耳他热,马耳他发热,地中海热,岩石热,或波状热,是一种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因食入未经消毒的、受感染动物的奶、肉或密切接触其分泌物而致病。从人到人之间的传播,也有可能通过性接触或母婴渠道,但极其少见。
弛张热常见的疾病是什么
1、稽留热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间歇热常见于疟疾,肠炎多为不规则热。
2、解析: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伤寒患者为稽留热。
3、首先,稽留热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通常高于39℃,且昼夜温差极小,通常不超过1℃。这种热型常见于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和大叶性肺炎等,体温曲线稳定,持续时间可能长达数天或数周。
4、弛张热常见于以下几种疾病: 败血症 败血症患者的病原体在血液中生长并释放毒素,导致体温出现明显的弛张热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寒战、皮疹等症状。弛张热是败血症的一种常见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心脏瓣膜感染而引起的疾病。